心系工作不停步 病倒一线不言悔

——记宁夏回族自治区税务局派驻中宁县徐套乡李士村第一书记夏志奎

发布时间 : 2024-05-10 11:21
浏览统计:
来源:中卫市税务局 字号 : []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夏书记把咱当亲人一样对待,咱要知恩!”5月6日,中宁县徐套乡李士村村民马合车难过地说,政府出资为他更换的水表已经修好,今年冬天再也不害怕冻裂停水了。现如今,他只期盼夏书记能早日康复。

村民马合车口中的“夏书记”名叫夏志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税务局派驻中宁县徐套乡李士村的第一书记。3月14日晚,正在村里召开驻村工作会的他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宁夏人民医院宁南医院抢救。目前已经完成手术脱离生命危险,但仍意识模糊,左侧肢体无知觉。

一个爱管“闲事”的村书记

在同事田兴虎眼里,夏志奎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
“为尽快了解村里的情况,一到李士村,夏书记便和驻村工作队员创立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的工作方法,全面了解村情村貌和村民生活情况。1个多月的时间,他跑遍了李士村每一户人家,每一个角落。谁家老人无人照看,谁家发生了重大变故,谁家孩子上大学有困难等等,他都一清二楚。”田兴虎说。

2023年9月,夏志奎得知89岁的脱困户马合车生活出现困难时,积极为其争取了2000元的帮扶资金;得知村民马合车家自来水表冻裂导致停水后,夏志奎主动联系自来水管理员并自掏腰包帮助更换水表及时解决饮水困难;村里还有贫困大学生、双老户等弱势困难群体需要帮助,夏志奎第一时间向宁夏回族自治区税务局反映争取13万元救助资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得知夏志奎病倒的噩耗,马合车痛心不已。“听见他病倒在岗位上,心里的第一反应是惋惜,因为夏志奎十分关心村民,对我们很负责,村民对他评论很好,是我们的好干部!”马合车悲痛地说。

一个带领村民“致富”的村书记

中宁县徐套乡李士村地处中宁县城西南90公里,属“十一五”移民搬迁村,搬迁人口307户1357人,常住人口125户479人。

自然资源匮乏、山大沟深、干旱缺水、交通不便……是摆在夏志奎面前的大难题。

“初到李士村,随处可见的垃圾堆积如山,夏书记带领我们与村‘两委’班子坚持把改善村里人居环境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协调5万元资金建立了公共厕所,清理了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驻村工作队队员郭建民说。

环境变好了,村子里变干净了,如何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夏志奎和他的队员们开始了思考和探索。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多方跑市场了解行情,夏志奎最终选择走发展红葱产业的道路,凭借着李士村独特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和驻村干部的科学谋划,红葱产业已经成为李士村一项极具特色的富民产业。截至目前,李士村共计种植红葱673亩,每年为李士村村集体创收30万元以上,一颗颗旱地红葱覆盖在李士村的东西两头,乡亲们亲切的称呼夏志奎为“葱书记”。

一个“不顾家”的村书记

“老夏是一个不顾家的人,从李士村到海原县不过短短83公里的路程。驻村快1年多的时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人也瘦了一大圈,白头发也多了,女儿都半年没见他爸爸了。”妻子吴慧莲心疼地说道。

“老夏和我都是税务干部,一年前,他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放弃了在海原县城相对舒适的生活条件,强烈请求组织把他分配到偏远的山区驻村帮扶。到李士村快1年了,他周末基本上没有回过家,有时候兜里揣两个馍馍就下地了。”驻村工作队队员杨成说。

在李士村乡亲们眼里,他们敬爱的夏书记是一位身体健硕,说着一口大家能听懂的海原话,是一位朴实可亲的驻村书记。但背地里,大把大把的药、经常性的加班、不规律的生活习惯让夏志奎的身体早已发出“报警”。

2024年3月14日晚,正组织驻村工作队队员开会时,夏志奎突感身体极度不适,几度眩晕,他把相关工作交接后准备回家就医。刚踏进家门,夏志奎就两腿发软,随之出现了头疼、呕吐、昏迷现象,家人急忙送到海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初步诊断为脑溢血,随即转到宁夏人民医院宁南医院就诊,并做了开颅手术,后转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进行康复治疗。虽然保住了生命,但身体可能落下终身残疾。

4月30日,中卫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曹雪峰到宁夏工人疗养院看望慰问夏志奎同志。老夏眼含泪花,颤抖的拉着曹局长的手说:“谢谢各位领导,等我身体恢复好了,我想继续去李士村工作,也请组织放心,我能够继续把组织交给我的事业干好”。

在税务部门工作的34年来,夏志奎先后担任过原海原县国税局税务分局(所)管理员、发票所所长、稽查局局长、县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等职务,无论是一般干部还是走向领导岗位,夏志奎都始终奋战在一线岗位,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税务人无私奉献、默默担当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